找到相关内容15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《法华经》的权实思想

    自得,躬行实践之义,自利利他行。这是浅释。  安乐行名称有多种,智者大师著的《法华文句》中说:“身安乐行,口安乐行,意安乐行,誓愿安乐行。四安乐行的行体都是:止行观行,慈悲行。以此三行为四安乐行的通体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641893.html
  • 噶举派帝洛巴祖师传(一)

    的“我”、“他”、“自己”、“别人”等对立心会逐渐浅释,当这些很僵硬的立足点消失时,所有随后发生的僵化模式也都会跟着不见。了悟主客体不可分割的一致性,就开显了事物的本质,“大结合”是鲜活而不受拘束的。...

    噶举派帝洛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043939.html
  • 泰·锡度仁波切:修行之道(1)

    在附录中增编仁波切于1996年来台时在高雄开示的“基本十戒”与“三乘佛法浅释”俩篇讲稿以做为我们修行时之参考与警惕。也希望能有所帮助。   编者谨识 ...

    泰·锡度仁波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444559.html
  • 菩萨之大悲心初探

    大   纲  一、前 言  二、大悲之定义  三、世间与二乘的悲心  (一)世人的怜悯心  (二)二乘的悲心  1、声闻的悲心  2、缘觉的悲心  四、菩萨的大悲心  (一)浅释菩萨的意涵  (二)大悲心与菩提愿之关系  五、生起大悲心的方法  六、菩萨大悲心的实践  (一)爱见大悲  (二)大悲心与六度行  七、悲与大悲之比较  八、结 语  【参考书目】  一、 前 言  修学大乘佛法,经...

    张旭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045073.html
  • 唤醒沉睡的佛(1)

      作者:泰锡度仁波切   引 言   第一章 佛性   第二章 佛性   第三章 转世与业力   第四章 空性   第五章 密续的科学   第六章 转化   第七章 证悟   第八章 大手印   2、皈依   3、三乘佛法浅释   引 言   佛法看似非常浩翰而复杂,庞大到我们花几辈子的时间,好像也学不透一般。从某个角度来看,佛法确实如此——...

    泰·锡度仁波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4046510.html
  •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(1)

    昭和48年(1972)12月,p.875~880;  3.高桥壮,〈龙树の二谛说〉,《宗教研究》第46卷第4号,昭和48年(1973)31日,p.521~543;  4.寂印,〈《中论》二谛说浅释〉,《...

    释如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647568.html
  •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(2)

    .77~118。  3. 廖明活:〈净影寺慧远的二谛观〉,《谛观》第73期,南投,谛观出版社,  82年(1991)4月25日,p.1~17。  4. 寂印:〈《中论》二谛说浅释〉,《海潮音》第73卷...

    释如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647569.html
  • 研究生读佛经笔记

    ,应该也是取于这个典故吧。  3、《 六祖坛经》  看《六祖坛经》觉得很亲切,这是真正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经文,在它的浅释部分和行由品第一部分里,给我们生动讲述了从达摩祖师到六祖惠能大师衣钵传承的过程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047716.html
  • 白族密宗(5)

    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。《白族学研究》第五期刊登了陆家瑞《马氏二十四娘“地券碑”浅释》一文,对该墓碑进行考释。遗憾的是袁、陆二氏的考释,多有错漏。碑文中的“大宝”为大理国段正兴年号,大宝五年相当于南宋绍兴...

    李东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0049745.html
  • 唯识学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

    他人,名我慢。不但妄自尊大,而且爱恋此自我,名我爱。痴即愚痴,无明或无知,是无知识没有理智,对于我相真理,不能了解,故名我痴。  然就以上浅释了解其烦恼的根源具体的表现是在“我执”二字,反应强烈的以“我...

    月历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2950498.html